表面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表面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大数据渐成粤企决策风向标

发布时间:2020-06-28 11:38:14 阅读: 来源:表面厂家

11月,广东公共交通大数据竞赛正式启动,面向全世界的数据爱好者,通过计算广佛城际公交线的历史刷卡数据来分析预测交通客流,为市民出行和公交调度提供参考。在此背后,体现的是数据价值逐渐被重视。

正如不久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,实施网络强国战略,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。政务、企业、社会的海量数据,正随着信息革命和技术发展愈发凸显其价值。

在日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第四届新经济力量论坛上,不少专家和企业家表示,善用大数据能有效帮助企业转型升级。其中,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更强调,使大数据产生洞察力才能实现其核心价值。同时,随着技术的进步,创新不仅满足新的需求,也在创造新的需求。

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

通过分析数据可作更好决策“以前备货比较没概念,现在可参照积累的数据预估趋势,不用担心备多了货或备少了。”今年,揭阳网店店主许锐冰的网店在“双11”取得销量4万多单的成绩,与他的预判相差无几。

“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都由大数据引发,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从数据中产生洞察力。这种洞察力不仅能帮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,更重要的是通过实现分析预判的功能,使我们作出更好的优化和管理决策,从而为商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。”沈晓卫说。

对此,汇美集团董事副总裁陈煜则以所在公司为例,“以前,老旧模式是从"国外拿订单、国内生产",现在不是了,企业关注的核心必须是消费者需求。”他说,以服装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正在通过“互联网+”和大数据分析寻求新的发展空间。依托互联网,不仅打造了电商平台,还改造了供应链,线上线下并进发展。

在华南理工工商管理学院国家“千人计划”特聘教授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与服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赵先德眼里,愈来愈强调个性化、看似难满足的“消费者需求”,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从而预判趋势,不仅让企业能够快速反应,还能更好地去满足这种日益丰富的需求。

为备战“双11”,揭阳网店店主许锐冰常在电脑后台浏览商品、客户数据变化。“以前备货比较没概念,现在可参照积累的数据预估趋势,不用担心备多了货或备少了。”今年,他的网店在“双11”取得销量4万多单的成绩,与他的预判相差无几。

当然,数据的作用远不止如此。沈晓卫提到,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,企业能获得精准的数据洞察,以此为核心驱动力,改造整个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等环节,实现参与者、产品和生产的协同互联。

北江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翔就表示,通过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,可清晰获取哪个品牌哪个产品调货最多、卖得最好等数据,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能使企业掌握客户喜好,进而预判趋势,改变了传统的订单生产模式,提前做好准备,能够快速反应。

对此,赵先德表示认同,他补充,“这使得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。传统的定制成本特别高,但是有了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,全球客户在家里就可以确定不同尺码的维度,或在哪里刻上自己的名字,想要什么物料,都可以实现。”

顾翔举例,通过引进自动化激光设备,拿着图稿用激光一扫就能做出水洗效果,每一件仅用时20秒左右,效率提高成百上千倍,成本大幅降低。

“虽然前端定制的每个东西都不一样,但后端把很多活分类后,分到不同工位,通过自动化、智能化快速生产,由于成本得到很好控制,不需要定期定量,这无疑解决了眼下大部分企业面临的矛盾:既能够定制化,又能够大规模生产。”赵先德说。

利用大数据实现转型升级“由于我们后台掌握了运行情况的数据,可以反过来辅导企业提供服务,实际上,这种后续不断的升级增值服务,才是今后企业盈利的大好空间。”

随着环境和资源的变化,广东很多企业面临转型,积极向“产品+服务”升级,其中充分利用大数据,无疑是利器之一。

作为参与《中国制造2025》编写专家之一,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、特别顾问朱森第强调,“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3大战略路径。”其中,要尽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,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,就要利用工业运行大数据挖掘巨大价值,发展产品与服务融合的服务型制造。

沈晓卫表示,创新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核心驱动,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,制造业生产方式将趋向智能化、网络化,企业组织将走向扁平化、虚拟化,产品模式将转向定制化、服务化。

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实现制造的转型升级,正是很多广东本土企业的选择。阳江博天科技的自动化打磨设备专门为周边五金产业量身打造,公司董事长黄代全说,“同样是我们的设备,有的工厂打磨得又好又漂亮,一天可做一万个,而有些公司则做不到。”他介绍,“由于我们后台掌握了运行情况的数据,能够知道哪家公司操作得最好,可以反过来辅导其他企业提供服务,而不仅仅是做卖机器这一锤子买卖。实际上,这种后续不断的升级增值服务,才是今后企业盈利的大好空间”。

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指出,《广东省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(2015年—2020年)》中特别提到了大数据,将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以及制造过程、服务过程产生的数据收集利用起来,将发挥巨大作用。“比如波音飞机使用的发动机,通过对飞行工程中的风速以及起飞、降落等环节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,可以指导飞行员怎么降落最合适,怎么操作提高飞行质量”。

对话

专访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:

企业应以开放心态联合创新

对于大数据的前景,沈晓卫有更前沿的看法。他提出,认知计算能从数据中发现规律,并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。输送给它的东西越多,学习到的东西越多,且不需要每次重新编程。

认知计算并非机器取代人

南方日报:为更好地实现大数据价值,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?

沈晓卫:今天谈到的大数据,不仅数量大、种类多、速度快,并且大多是非结构化数据,包括多媒体数据,其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,掺杂了一些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信息。鉴于这样的特点,传统IT技术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数据的分析应用问题,亟待新的技术突破。“认知计算”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的方式。

南方日报:能举例说明一下吗?

沈晓卫:认知计算能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。以新能源利用为例,比如风力虽然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,但由于它的不稳定性,很难被准确预测。IBM绿色地平线计划能利用大规模云图等数据做模型分析,精准地对未来72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的风力进行预测,有效帮助风力并网,向更好利用新能源迈出重要一步。

但要强调的是,认知计算并不是发明机器来取代人,就比如有了认知系统不代表就不需要医生了,而是让医生利用认知系统可以更好地工作。

创新背后需政府发挥作用

南方日报:创新有时候会创造和驱动需求,如何激励这种创新呢?

沈晓卫:创新有不同的阶段和形式,有一些是技术性的创新,有一些是应用的创新,有些是商业模式的创新。从另一个维度来说,有些是颠覆性的创新,有些是持续性的创新。创新应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,并不仅是某一点上的。

从企业角度来讲,需要在机制中设立一套鼓励创新的架构,并在企业文化中培育各种适合创新的因素。如何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,能够不断否定自己,鼓励创新,并变成可执行的方式,这非常重要。

我想特别强调的是,今天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跨领域的。跨领域创新将是今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,因此必须要以开放的方式与合作伙伴联合创新。
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不光是产学研,还需要政府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有些行业会被颠覆,而新的行业会兴起,都需要伴随着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跟进,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。

谷歌浏览器

Google Chrome

Chrome浏览器下载

谷歌浏览器最新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