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表面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【资讯】撒尼人勤劳致富还留住了民族的根毛鸭毛管花

发布时间:2020-11-04 07:38:27 阅读: 来源:表面厂家

■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逸舒

石林县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效。9月中旬,云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年“三个一批”集中调研团队来到了石林县长湖镇,走访了黑木耳基地、阿诗玛文化传习馆、维则青联小学、阿思网民族文化传习馆等。

种植木耳带动村民致富

在长湖黑木耳种植基地,蓑衣山妇女主任张树兰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形式,联合了11名农户科学化种植木耳。种植黑木耳4年多来,她买了新车,还盖了新房。

长湖黑木耳种植基地拥有现代化菌袋生产工厂、标准化育菌工厂、食品级包装厂和云耳立体种植示范基地。公司生产的云耳黑翡翠、云耳1800、云南有机桑木耳等系列产品,已进入国内五星级酒店、高端餐饮、高端商超、天猫、京东等各个渠道,并远销日本等国家。

张树兰回忆,2014年,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刚把人工木耳栽培技术带到了石林,之前种植烤烟和玉米为生的她抓住机会,开始种植木耳。首次栽种木耳时,她利用家里的8亩地试种,每亩地产量400多公斤,除去人工水电等成本,每亩地净利润4000元左右。经过三年的经验积累,尝到种木耳甜头的张树兰发现,散户地栽模式局限性大,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,于是打定了成立合作社的主意,带着大家一起发展。

201周口龙卷风7年7月,张树兰去东北学习了立体种植技术。今年初,茸晟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,11名社员均为妇女,分别以资金、土地和劳务入股的形式加入。“种木耳这种活比较轻松,适合妇女来做。”张树兰说,合作社用25万元建了10座菌棚,木耳种植由一年一季变为一年两季。2020年之前,计划再建20个大棚,不仅要让村里的6户贫困户以劳务入股的形式加入,还要吸引周边其他村的农户参与进来。

重视彝族文化传承

全国文明村镇阿着底村是阿诗玛的出生地,这里流传着石林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——《阿诗玛》。长诗使用了口传诗体语言,为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,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,体现了撒尼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。

2006年,叙事长诗《阿诗玛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7年王玉芳被命名为《阿诗玛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她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《阿诗玛》国家级“非遗”传承人,被称为“活在民间的阿诗玛”。

王玉芳今年76岁了,但精神矍铄,腰板笔直。她介绍,自己年轻时从母亲那学来的《阿诗玛》叙事诗,从此就一直喜欢哼唱,放牛唱、做农活唱、赶路也唱。后来,会唱的人越来越少,她也感觉到了一些忧伤和无奈。所幸的是,2017年,长湖镇非物质文化遗产《阿诗玛》传承人传习馆在政府的资助下建成,王玉芳目前收了168名徒弟,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,最小的4岁。

长湖维则青联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,专职教师56人,在校学生644名,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18人。学校把传承彝族撒尼文化作为特色办学方向,大榛子种植开设了摔跤、彝文、刺绣、大三弦、吹树叶、过山号等20多个兴趣班。学校先后选派16人参加彝族撒尼文字师资培训,挑选骨干教师编写出了石林县第一本小学彝族撒尼文字教材。

位于大平地村的阿思网民族文化传习馆,传承着4项非遗文化:撒尼挑花、阿诗玛叙事长诗、大三弦和撒尼摔跤。村柚子的禁忌民可以来这里免费学习传统麻织品的制作、刺绣等手艺。传习馆同时具备住宿和用餐的功能,每年有4万余人的接待量,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,和传习馆有合作的村民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-5000元。

西瓜熟透了能吃吗 农村妇女创业 孔雀养殖骗局

孤岛先锋免内购破解版

掌上彩票

武器投掷2最新版